虞葉芳
耕讀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。老家縉云,地處浙中南腹地,文化樸茂,教育鼎盛,素有“勤耕苦讀”之風。在家鄉古巷的圓洞門額上,寫著老祖宗自創的文字:上牛下田為“耕”,上口下心是“讀”,屋頂下的人是“家”,飄動的云是“風”,合在一起念著便是“耕讀家風”。讓人禁不住贊嘆先賢智慧的同時,也深深感受到祖輩對后人的囑托。
兒時的記憶里,家總是和干不完的農活聯系在一起。父母守著僅有的幾畝田地,每天早出晚歸,靠自己耕種在這片土地上安身立命。但是無論生活多困難,父親都要讓孩子讀書。長大后才知道,父親小時候其實學習成績很不錯,一直讀到了中學,也是我的母校。只因遭遇家庭變故,父親提前輟學,挑起了生活的重擔。在父親的信念里,只有踏實做人,努力做事,勤奮學習,才能有所作為,因此,他對于子女讀書學習的問題沒有商量余地,每個孩子除了參加田間地頭的農活,讀書學習是最大的本分。
深知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,我們都把上大學當成了最大的理想目標。家鄉屬于丘陵山區,交通不便,校區相對比較分散。為了上學,我從初中便開始住校。每逢周末,母親總會準備好一星期的糧食,再炒上滿滿一缸霉干菜,把我送到村外。鄉間小路上,小同學們扛著米袋,拎著霉干菜,結伴返回學校。他們瘦弱的肩膀上承載著的是父母甚至是家族的殷切期望。莘莘學子們憑著霉菜般的韌勁,走出了數量眾多的博士,霉干菜也被老家人美其名曰“博士菜”。
寒窗苦讀,霉菜為伴,雖然最終沒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博士,卻也算實現了父母親學有所成的心愿。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一天,不茍言笑的父親激動得好多天沒睡好覺,還專門跑到宗祠向先輩們好好匯報了一番。上船工作后,受船舶和航線限制,接收信件相當不便,在僅有的書信里,父親交代最多的便是多向老師傅學習。父親年輕時當過學徒,對于中國傳統的師徒關系看得特別重,因此一再交代要尊重師長,虛心請教。父親的叮嚀時刻提醒著我,不管走到哪里,從事什么工作,一定把學習和尊重放在首位。
光陰似水,流年已陌。父親已年過古稀,身體大不如前,但仍堅持耕種在灑滿汗水的田地里。每逢回家休假,我都會像兒時一樣,扛上鋤頭,跟在父親身后,到田間去幫忙勞作??粗赣H日漸佝僂的脊背,聽他細數著家鄉的種種變化,心中不禁泛起對祖輩們的無限敬仰。是這片土地,是他們的每一份耕耘,才讓耕讀家風得以綿延相傳,生生不息。
耕讀傳家在新的時代又給了我們更好的條件去傳承這個家風。讓我們的父母在怡享天年時,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地耕種,讓我們的兒女在想讀書、愿讀書時就有書讀,這難道不是一種幸福嗎?